行業(yè)資訊
公路總體布局之路線設計
1、公路路線與地形類別 公路路線根據(jù)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平原區(qū)路線、丘陵區(qū)路線和山嶺區(qū)路線,其特點如下:
1) 平原地區(qū)路線
因平原區(qū)的地面高差變化微小,其平面線形可采用較高的技術指標,盡量避免采用長直線或小偏角,但不應為避免長直線而隨意轉(zhuǎn)彎,在避讓局部障礙物時要注意線形的連續(xù)、舒順。
縱面線形應結合橋涵、通道、交*等構造物的布局,合理確定路基設計高度,縱坡不應頻繁起伏,也不宜過于平緩。
2)丘陵區(qū)路線
選線活動余地較大,應綜合考慮平、縱、橫三者的關系,恰當?shù)卣莆諛藴?,提高線形質(zhì)量。設計中應注意:
(1)路線應隨地形的變化布設,在確定路線平、縱面線位的同時,應注意橫向填挖的平衡。橫坡較緩的地段,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;橫坡較陡的地段,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。同時還應注意縱向土、石方平衡,以減少廢方和借方。
(2)平、縱、橫三個面應綜合設計,不應只顧縱坡平緩,而使路線彎曲,平面標準過低;或者只顧平面直捷、縱坡平緩,而造成高填深挖,工程過大;或者只顧工程經(jīng)濟,過分遷就地形,而使平、縱面過多地采用極限或接近極限的指標。
(3)沖溝比較發(fā)育的地段,汽車專用公路和二級公路可考慮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橋的直穿方案;三、四級公路則宜采用繞越方案。
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,它們介于平原和山嶺間,其特點是寬脊低嶺,山形或聚或散,迂回曲折,地面起伏多變,相對高差較大。根據(jù)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區(qū)路線分為:微丘區(qū)路線和重丘區(qū)路線。
微丘區(qū)路線的平面線形應充分利用地形處理好平、縱線形的組合,不應遷就微小地形,造成線形曲折,也不宜采用長直線,造成縱面線形起伏。
重丘區(qū)的路線選線活動余地較大。
3)山嶺區(qū)路線
山嶺地區(qū)山水相隔,山巒重疊,山高坡陡,谷深流急,地形曲折復雜,但山脈水系清晰。山嶺地區(qū)路線一般以順山沿河布設,必要時橫越山嶺。按路線通過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為以下幾種線形。
(1)沿河(溪)線:沿河(溪)線是沿河谷兩岸布線,設計中應處理好河岸選擇、線位高低和跨河地點三者間的關系。
(2)越嶺路線:主要指翻越嶺頂?shù)木€形,在設計時,應結合水文地質(zhì)情況處理好埡口選擇,過嶺標高和埡口兩側路線展線方案三者間的關系。越嶺路線的縱坡應力求均勻,平均縱坡及縱坡長度應嚴格遵守《公路工程技術標準》的規(guī)定,一般不應設置反坡。
(3)山脊路線:當路線走向與分水嶺方向一致,且分水嶺平面不迂回曲折,各埡口間的高差也不過分懸殊時,可采用山脊線。選線時應處理好控制埡口、側坡選擇以及控制埡口間的平均坡度三者的關系。
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